汽车行业
300句中华国学经典名言(附译文)1—100“米乐m6”
1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学了以后要不停地温习、实习,不也兴奋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(和我一起商讨学问),不也快乐吗?虽然人家对我不相识,我也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吗?” 2、有子曰:“……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有子说:“……一个有道德的君子,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事情。基础树立了,道就会发生。
一小我私家孝顺怙恃,敬爱兄长,这就是'仁’的基础吧!” 3、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 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甜言蜜语,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,这种人,'仁德’是不会多的。
” 4、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侪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 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曾子说:“我天天多次反省自己:替别人服务是否经心勉力了呢?同朋侪来往是否信实呢?老师教授给我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?” 5、子曰:“门生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”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门生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怙恃,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。
寡言少语,说话老实可信。泛爱公共,亲近有仁德的人。
” 6、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” 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子贡说:“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、善良、敬重、节俭、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。” 7、有子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有子说:“礼的作用,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难得。
” 8、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勤学也已。” 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有道德的君子,用饭时不要求饱足,居住时不要求舒适,对事情勤劳敏捷,说话审慎,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。这样,就可以说是勤学的人了。
” 9、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已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 (《论语o学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一小我私家)不要愁别人不明白自己,愁的应该是自己不相识别人。” 10、子曰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用道德来治理国政,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,在一定的位置上,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。
” 11、子曰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用政法来教育人民,用刑罚来看待人民,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,却没有廉耻之心;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,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,人民不光有廉耻之心,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。
” 12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不停地温习旧知识,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、新发现。这样,就可以当老师了。
” 13、子曰:“先行其言尔后从之。”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贡问怎样才气做个君子时)孔子说:“对于你要说的话,先实行了再说出来(这就能够算是一个君子了)。
” 14、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从比而不周。” 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,而不是勾勾结搭。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,却是勾勾结搭,不讲团结,掉臂大局。” 15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” 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只是念书,不去思考,也不能实用,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。如果只是苦思冥想,而不去念书充实自己,你就思不下去,疑而不定。” 16、子曰:“……知之为之知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对门生仲由)说:“……知道的就是知道,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,这就是智慧智慧。
” 17、子曰:“临之以庄,则敬;孝慈,则忠;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” (《论语o为政》)【译文】(鲁国当政的季康子向孔子问起执政如何让人民听从时)孔子说:“你看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,他们看待你也会敬重起来。
你孝顺怙恃,慈祥幼小,他们也就会对你经心勉力了。你提拔好人,教育能力欠好的人,他们也就会相互劝勉了。
” 18、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 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小我私家如果不讲信誉,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(对这小我私家就不行来往)。
” 19、子曰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 (《论语o为政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头,就是懦弱。
” 20、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” 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富足与贵显,是人人所盼愿的;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它,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。
贫穷和下贱,是人人所厌恶的;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扬弃它,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。” 21、子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 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一小我私家)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置惩罚问题,就会招来许多人的怨恨。” 22、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
”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曾子说:“我老师他老人家的道,只是忠和恕而已。” 23、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”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,一个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讲的是利。” 24、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”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瞥见贤人,应该想想怎样向他看齐;瞥见不贤的人,应该自己反省反省(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)。” 25、子曰:“怙恃之年,不行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对怙恃的年事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,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,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。
” 26、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 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有道德的君子,言语要审慎,事情要勤劳敏捷。” 27、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 (《论语o里仁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有道德的人不会太孑立,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。
” 28、子曰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 (《论语o公冶长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宰予犯了错误)孔子说:“以前我听到别人说的话,便相信他的行为;今天我对别人说的话,不光要听,还要考察他的行为,才气相信。” 29、子曰:“敏而勤学,不耻下问……” (《论语o公冶长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贡向孔子问孔文子为什么称“文”时)孔子说:“(孔文子)聪慧敏捷,喜好学习,肯向比自己职位低的人、年事轻的虚心求教……” 30、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侪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 (《论语o公冶长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向门生颜回、子路说起自己的志向时)说:“(我要使)老人活得清闲,朋侪们信任我,年轻人纪念我。
” 31、子曰:“夫仁者,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达而达人。”(《论语o雍也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回覆门生子贡关于仁的问题时)说:“所谓仁,是说自己站得住,也让别人站得住。自己事事行得通,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。” 32、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……”(《论语o述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把所见所闻的)默默地记在心里,努力学习而不满足,教诲别人而不厌倦……” 33、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” (《论语o述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小我私家的造就目的在于道,凭据在于德,处置惩罚人际关系依靠仁,还要游憩于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艺之中。” 34、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(《论语o述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教诲门生时)不到他想求明确而不得的时候,不要急于去启发他;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,不要急于去启发他。
如果教给他东方,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、南、北三方,便不必再教下去了。” 35、子曰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(《论语o述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我整天)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做枕头,也自得其乐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(不去要,不理采)。” 36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
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(《论语o述而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几小我私家一起走路,其中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。我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,看到他们的缺点而纠正自己。
” 37、曾子曰:“士不行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(《论语o泰伯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曾子说:“一个念书人不行以不坚强而有毅力,因为他肩负重任,旅程遥远。” 38、子绝四:毋意、毋必、毋固、毋我。
(《论语o子罕》) 【译文】孔子没有这四种毛病:不凭空推测,不停对肯定,不顽强己见,不唯我独是。 39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
” (《论语o子罕》) 【译文】孔子在河滨,叹息道:“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!日夜不停地流去。” 40、子曰:“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
”(《论语o子罕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严肃而又切合原则的话,能够不接受吗?纠正错误才是难得的。” 41、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行夺志也。
” (《论语o子罕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国家的军队,可以丧失元帅,(可是)一个男子汉,却不能强迫放弃自己的主张。” 42、子曰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 (《论语o子罕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智慧的人遇事不疑惑,仁德的人经常乐观,勇敢的人无所畏惧。
” 43、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(《论语o乡党》) 【译文】(许多事情都有个尺度、尺度)只有喝酒没有尺度,没有限度。
(一小我私家酒量有大有小)但不要到达乱(醉)的水平。 44、子曰:“矫枉过正。”(《论语o先进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回覆门生子贡的问题时)说:“(做事情)过了头和达不到都欠好。” 45、子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” 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回覆门生仲弓问仁时)说:“自己所不愿干的事(或不喜欢的事物)不要强加给别人。” 46、子曰: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 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回覆门生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时)说:“扪心自问,没有什么以为内疚的,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?” 47、子夏曰: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
”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子夏(在与孔子另一门生司马牛谈话时)说:“四海之内的人,都是兄弟啊!” 48、(子)曰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 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贡问食、兵、信三项哪项重要时,孔子)回覆说:“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,如果人民对于当政者失去信心,这个国家便站不起来了。” 49、子曰:“居之无倦,行之以忠。
” 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回覆门生子张问政时)说:“在位的时候不要疲疲倦惰,执行政令时要保持忠心。” 50、子曰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有道德的君子,玉成别人的好事,不促成别人的坏事。
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小人,则与此相反。” 51、孔子对曰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”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(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)孔子答道:“政字的意思就是规矩。您自己带头规矩,谁还敢不规矩呢?” 52、曾子曰: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” (《论语o颜渊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曾子说:“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侪,用朋侪来资助自己提高仁德。” 53、子曰: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
” (《论语o子路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回覆门生仲弓问政时)说:“(一个当政者,应该)给下面的事情人员带头,不计算人家的小错误,提拔优秀人才。” 54、子曰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……” (《论语o子路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与门生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)说:“名义职位不妥,说话就不顺理;说话不顺理成章,事情就办不成……” 55、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(《论语o子路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,纵然不公布下令,事情也行得通。
如果行为不正当,纵然三令五申,黎民也不会信从你。” 56、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
”(《论语o子路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夏在莒父县当父母官后,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时)孔子说:“不要贪图快,不要贪小利。(有时候,你不踏实事情)只图快捷,反而达不到目的;贪图小利,办不成大事。” 57、(子)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……” (《论语o子路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“士”时,孔子)回覆说:“言语一定信实,行为一定坚决……” 58、子曰:“君子和而差别,小人同而反面。
” (《论语o子路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,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利益,却不愿随声赞同。小人只是盲从赞同,却不愿表现自己的差别意见。
” 59、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” (《论语o子路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君子宁静舒泰,却不自满凌人;小人自满凌人,却不宁静舒泰。” 60、(子)曰:“……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 (《论语o宪问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,孔子)回覆:“……瞥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应得,遇到危险便肯支付生命,经由恒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信誉,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。” 61、子曰: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
” (《论语o宪问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、做得少的事为耻。” 62、子曰:“修己以敬……修己以安人……修己以安黎民……” (《论语o宪问》) 【译文】孔子(在回覆门生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)说:“(提高自己的素质)修养自己,来严肃地看待事情……修养自己,使上层人获得安乐……修养自己,使下层黎民获得安乐……” 63、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” 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个有志向愿干一番事业、素质高的人,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,却只有勇于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。” 64、子曰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 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贡向孔子问仁时)孔子说:“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事情,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良好。
” 65、子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一小我私家如果没有久远的思量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。” 66、子曰: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”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多责备自己,少责备别人,就可制止别人对你的怨恨了。
” 67、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 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当政的君子不因为人家说上几句好话便提拔他,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。” 68、子曰:“巧言乱德。
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” 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甜言蜜语足以松弛道德。
小事情不会忍耐,便会坏了大事情。” 69、子曰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 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考察一小我私家时)许多人都厌恶他,一定要认真地考察;许多人都喜爱他,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。” 70、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
” 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人能够把道(纪律)光大,而不是道来支配人、左右人。” 71、子曰:“有教无类。” (《论语o卫灵公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我对)人人都举行教育,没有(贫富、贵贱、地域、年事等)区别。
” 72、孔子曰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 (《论语o季氏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君子有九种思量:看的时候要思量看得明确,听的时候要思量听得清楚,脸上的颜色要思量温和,自己的容貌态度要思量端庄敬重,说出的语言要思量忠诚老实,看待事情要思量严肃认真,遇到疑问时要思量如何向别人请教,将要发怒时要思量发怒后有什么后患,见到可以获得的名利要思量自己是否应该获得。” 73、(子)曰:“恭,宽,信,敏,惠。
恭则不侮,宽则得从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。” (《论语o阳货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子张向孔子问仁时,孔子)说:“庄重、宽厚、信实、勤敏、慈惠。庄重敬重就致遭受侮辱,宽厚就会获得公共的拥护,老实就会获得别人的信任,勤敏就会事情效率高,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。
” 74、子曰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(《论语o阳货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听到门路上的传言就四处散播,这是对道德的背弃。
” 75、子曰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!”(《论语o微子》)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(遇到难题或不顺利的事时)不动摇自己的意志,不辱没自己的身份,恐怕是伯夷、叔齐那样的人吧?” 76、子夏曰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 (《论语o子张》) 【译文】(孔子的门生)子夏说:“广泛地学习,坚守自己的志向,遇不明事物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,多思量当前的问题,仁德就在这内里了。” 77、孟子对曰:“……仁者无敌。”(《孟子o梁惠王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回覆(梁惠王)说:“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。
” 78、(孟子)曰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 (《孟子o梁惠王上》) 【译文】(孟子)说:“孝敬自己家中尊长,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尊长;敬服我家的后代,并推广到敬服别家的后代。” 79、(孟子)曰:“权,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是非。物皆然,心为甚。
” (《孟子o梁惠王上》) 【译文】(孟子)说:“用秤称一称,才气知道轻重;用尺量一量,才气知道是非。什么工具都是这样,人的心更需要这样。” 80、孟子对曰:“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……” (《孟子o梁惠王下》) 【译文】孟子回覆(齐宣王)说:“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,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;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,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(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)。
” 81、(孟子)曰:“……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 (《孟子o公孙丑上》) 【译文】(孟子)说:“……我善于养我(这种至大至刚、塞于天地之间的)浩然之气。
” 82、孟子曰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,则喜。禹闻善言,则拜。
” (《孟子o公孙丑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(孔子的门生)子路,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,他很欢喜。(当年的圣君)禹听到差别意见后,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。” 83、孟子曰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(《孟子o公孙丑下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依靠天上(自然界)的有利条件,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。
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,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。” 84、(孟子曰:)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
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” (《孟子o公孙丑下》) 【译文】(孟子说):“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,能获得许多人的资助。在道义上不占主动(无道、无德、无理)的人,不会获得别人的资助。
很少人资助的人,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叛逆他;而那种获得多数人资助的人,整个天下的人都市顺从他。” 85、(孟子)曰:“古之君子,其过也,如日月之蚀,民皆见之;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” (《孟子o公孙丑下》) 【译文】(孟子)说:“古时的君子,犯了过失,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,人们都能看得见。
到他们纠正错误以后,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。” 86、孟子曰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君子之德,风也;小人之德,草也。草上之风,必偃。
” (《孟子o滕文公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上面的人(指当政者)喜好什么,下面的人也喜好什么,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。一个君子的道德体现似乎是风,宽大人民好比是草。风向哪边吹,草便向哪面倒。
” 87、孟子曰:“民事不行缓也。”(《孟子o滕文公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老黎民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行不急地看待啊。” 88、孟子曰:“贤君必恭俭礼天,取于民有制。” (《孟子o滕文公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一个贤明的君主,必须敬重节俭,一切依礼来看待下面。
从人民那里索取时,要按划定服务。” 89、孟子曰:“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
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”(《孟子o滕文公下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(一个大丈夫)应住到天下最大的地方——'仁’里,站在天下最高的位置——'礼’上,推行有利于天下的大道。如果得了志,应按这个道给人民办妥事;如果不得志,也要独自按自己的道来行事(不要与社会上的坏人同流合污)。
” 90、孟子曰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也。” (《孟子o滕文公下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心,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,威武强力不能屈我的节,这样才叫大丈夫啊!” 91、孟子曰:“……不以规则,不能成周遭;……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;……不以仁政,不能平治天下。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……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,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;……如果不用音乐方面的六律,便不能规矩五音;……如果不实行仁政,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。
” 92、孟子曰:“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,其失天下也以不仁。国之所以废兴生死者亦然。
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夏、商、周三代获得天下是因为行仁,他们(的后人)失天下是因为他们不行仁。一个国家的衰败和兴起、生存和死亡,都是这个原理。” 93、孟子曰:“爱人不亲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礼人不答,反其敬。
”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我爱别人,可是别人不亲近我,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!我治理别人,可是没管好,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!我有礼貌地看待别人,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覆,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敬重够不够啊!” 94、孟子曰: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天下的基础是国,一个国的基础是家,家的基础是每一小我私家。” 95、孟子曰:“顺天者存,逆天者亡。
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听从天道的生存,逆反天道的死亡。” 96、孟子曰:“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;得其心有道:所欲与之聚之,所恶勿施,尔也。
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获得天下有方法:获得了黎民的支持,是获得了天下。获得黎民支持有方法:获得了民心,便获得黎民支持了。获得民心也有方法:他们所希望的,替他们聚积起来;他们所厌恶的,不要加到他们头上,如此而已。
” 97、孟子曰:“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仁,是人们最放心的住宅;义,是从们最正确的门路。” 98、孟子曰:“恭者不侮人,俭者不夺人。
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敬重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,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。” 99、孟子曰:“君仁,莫不仁;君义,莫不义;君正,莫不正。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君主仁,没有人不仁;君主义,没有人不义;君主正,没有人不正。
” 100、孟子曰: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。” (《孟子o离娄上》) 【译文】孟子说:“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(即不谦虚)。
”。
本文关键词:300句,中华,国学,经典,名言,附,译文,—,100,“,米乐m6
本文来源:米乐m6-www.mjiamama.com